WFU

2017年2月26日星期日

你是容易被小概率事件嚇唬的人嗎?


你曾經擔心被蜜蜂蜇死、或是吃東西噎死嗎?

我想大多數的人不會,因為儘管不明白確切的數字是多少,你可能覺得:「這機率應該很低吧!」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經提到「讓數字有感覺」的三項技巧,具體到現實生活中,許多小概率事件,卻常常因為被不正常的放大、或刻意掩飾比例,而造成「感覺失真」的情形、甚至過度的「避險」行為,反而增加更多風險!

我們來看幾個例子(摘錄自萬維鋼 「精英日課」2/22 日內容):



Z大於B(利大於弊)



一、增加血栓風險的避孕藥?

英國有一種避孕藥,效果很好很受歡迎。但研究人員發現這種避孕藥會增加婦女得血栓的風險一倍。報紙報導以後,很多女性就什麼避孕藥也不吃了,結果英國在單單一年內就增加好幾萬婦女懷孕、還增加一萬三千多起人工流產。

事實上,一個育齡婦女得血栓的機率只有 1/7000,風險增加一倍,也就是 2/7000,何況得血栓症也不一定會很嚴重,有人在事後經過計算,在正常服用這種避孕藥的前提下,全英國婦女每年因血栓症而死的機率差不多就是一個

可你假使不吃,多出來一萬多次墮胎手術的風險、以及多死的一萬個嬰兒,又怎麼算呢?

二、手機在車上充電浪費電?

2014 年 【彭博商業周刊】上有一篇文章,調查發現,由於車上的電是燃燒汽油而來,每年因為美國人在車上給手機充電,總共多消耗了價值兩億美元的石油!因此呼籲大眾不要在車上充電!

兩億美元,看上去不小吧?只不過美國開車人口也差不多兩億,所以相當於每人每年多花一美元。假設叫你每年多花一美元,購買可以在車上充電的服務,你會不願意嗎?開車的人因為一次忘記在家充電的損失、可能都不只一美元、或者浪費更多石油。

做任何事都有利有弊,很多情況下如果你仔細計算,利弊還是很容易看出差異的,而且常常是巨大的差距。


加護病房該誰來守?


我在臉書的一篇文章感嘆:一間以急重症專科為目標經營的醫療院所,加護病房應配置足夠的「專責值班醫師」(至少三人以上),對大家都好。

這裡所謂的「大家」,就是所有人,包含病人原專科醫師(外科的話就是原來的開刀醫師)、專科護理師、護理師、加護病房專責醫師、甚至是病人、或家屬,對所有這些人都好。

那些沒有「充足數量加護專責醫師」的醫院,由誰來值班負責加護病房的病人呢?大概是這五種情形:

1. 原主治醫師隨時 on call ,24 小時待命,事無分大小一律向你回報。
2. 由醫院的主治醫師輪流值班,假設是外科,就由所有外科醫師輪流值班。
3. 實際上由住院醫師值班。(沒有住院醫師的醫院就沒這個選項)
4. 由專科護理師值班。
5. 沒有人值班,全部交由護理人員處理。

有人就留言提到:「就算有重症專責醫師值班,你心臟外科的病人敢交給他嗎?他有辦法幫你在床邊緊急開胸(bedside re-open chest)嗎?」

我回道:就跟當初醫師納入勞基法基本工時的爭議「醫生開到一半,工時到了,難道刀子丟了走人嗎?」一樣,也完全是一個「假命題」。兩點原因:

首先,說到「某專科」的病人在加護病房誰來顧最好這個話題,如果沒有重症專科醫師值班,全部自己顧(你沒那個精力與體力,或者是拿自己的命開玩笑)、或交給其他各科醫師輪守(至少我個人覺得,假設一個開腦、或開腸子的病人,我顧得一定沒有「重症專科醫師」好)。

再來,「床邊緊急開胸」這件事,就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我出身自每年開心手數量 700 例的台中榮總,幾年下來,看過、或親自經手的病例數也超過 3000 個了,真正連送進開刀房的時間都沒有,需要「床邊緊急開胸」的個案,只有兩個,而且他們最後都死了。

可以說這種情形非常少見,而且心臟手術的病人中,具體到這種個案,死亡率非常高,誰來顧都差不了多少。假設有醫院說他「床邊緊急開胸」的需要量很大、很有經驗,那麼他們開心臟手術的水準本身就值得好好檢討了。

〖註〗說穿了,製造出「只有本科醫師最了解、才有資格顧本科重症病人」概念的人,只不過是不願意花錢請專責重症醫師罷了。

小結:號稱要做「急重症醫院」的「重症加護病房」,應配置充足的「重症專科醫師」人力,能夠給臨床醫師最強的支援,比起各科醫師輪班、或僅有住院醫師、甚至護理師執行一線處理要來得妥當的多!


結論:重要與不重要


我們常常聽一句話:「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格局大的人能夠真正看穿風險的本質,去忽略小事,而這恰恰不是「耍個性」,而是經過評估與計算的「真理性」。

重視小事就等於忽略大事,你必須把精力和資源放在權衡利弊後的「最佳策略」上,一個有格局的人,要「當防一萬、不怕萬一」。

1. 歡迎留言鼓勵、或分享任何想法,轉載文章請著明出處,謝絕叫囂謾罵。
2. 筆者工作忙碌若未能及時回覆,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