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6年6月30日星期四

我們這代青年醫師的困境


罗辑思维 175 联盟 雇主与员工的新型关系


最近醫院新來的一位醫師要離職了,聽說跟各處鬧得不是很愉快,新去向據說還是原先的老東家醫院,這一齣『倦鳥歸巢』,我看了感觸很深。


遲來的歷練


我們這一代醫生,出道面臨兩大困境:

第一,舊的位子已經被占滿,而且這些上位者看來年輕力壯,估計30年內不會退位。
第二,醫療環境惡劣、僧多粥少,資源分布不均的情況下,辛苦、點數低的差事沒人想幹,某些 c/p 值高的醫療業務大家卻搶著做,甚至科別的邊界變得模糊,同一種醫療業務,可能很多科醫師都能執行。

從傳統醫療體系、大組織出身的我們這代青年醫師,只有三種選擇:要馬不幹醫生、要馬蹲著繼續熬、要馬找別的機會。如果你選擇的是第三個,離開出身的大系統、出來闖蕩,不可避免的就會面臨職場的幾個問題:如何求職?如何生涯規劃?如何適應新公司?如何與他人協作?最後,如何離職。

對這個題目有興趣的老闆或職場工作者,可以看看 罗辑思维 175 联盟 雇主与员工的新型关系 裡面會告訴你面試新人需要問的三個問題,還有員工離職時處理的三種方式。(其實我建議院長去看一下),但我今天想談的不是這個。

我想說的是,我們這一代青年醫師,35 歲想離開舊體系到外面闖蕩,面對職場問題,能容錯的空間非常少。這本來是 20 多歲的年輕人該面對的課題,或許那時候他犯了些錯,鬧了點不愉快,因位年輕,頭幾年的職場歷練將成為他日後成熟的養分。但我們不一樣,圈子小,有了些自己的人脈,自己的形象,甚至有了家庭,責任重了,我們的容錯空間小上許多。

我們被迫面對 10 年前就要歷練的職場人生課題,容許犯錯的空間又小,這是我們這代人的難題,你的每一步,都必須非常小心謹慎。尤其儘可能的話,不要得罪人。


媽寶闖通關


我的老師李河泉在課堂上分享過一個關於台灣親子教育的困境:小孩子從小被當作家庭圈的核心,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進出電梯『當然』是父母按著開關鈕,出門『當然』是父母負責關門。到了學校的學習圈,孩子自然也視自己為當然核心,考試考不好,一定是題目亂出、上課都沒有講。等到進了社會,依舊認為自己是核心圈,老闆不採納自己的高明之見,是他們瞎了狗眼,資源沒有『當然』全部給我,就是他們排擠自己。

這樣的世代,被河泉老師稱為『媽寶世代』,媽寶長大了,抱怨家裡種種限制,想要離家闖蕩,吃了悶虧玻璃心受挫,又跑回家找媽。

我認為,媽寶跟年記無關,我在榮總體系看見很多資深醫師,也像媽寶一樣,把自己當老大、視一切為理所當然,問題在於,這些老屁股橫豎都有個馬桶可以蹲一輩子,我們這輩年輕人可沒有。

我給所有像我一樣的青年醫師三個建議:

  1. 要合作:羅胖一直在講,個人單項能力的極大化不是未來世界需要的,未來世代需要的能與最多人協作的人。 
  2. 先付出:河泉老師說過,不要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別人沒有義務一定要幫助你,一定要給你什麼,別人也沒有義務給你第二次機會,先會付出,機會來時,全力以赴,創造自己的價值,才是合作的基礎。 
  3. 學感恩:完成某項成就,無論你認為自己多棒,先把別人謝過一輪,這不單單是作人處事的問題,這樣的過程可以幫助自己釐清:到底哪些功勞屬於自己,哪些助力靠了別人。沒有任何一個人,能靠自己走到這裡。 

最後,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跟投資有點像,沒有人逼你把錢掏出來買這檔股票,獲利不如遇期,該怪誰呢?

當初離開老東家,我想,應該也有些不愉快、難以忍受的事情吧!這番倦鳥歸巢,那些原因能否完滿的處理呢?我衷心的祝福他能找到平靜。

在這個時代,保持彈性,是你唯一該有的堅持。別當媽寶,當個能為自己『選擇』『負責』的成熟人吧!
  1. 好文, 但讓我來盡讀者的義務。
    第七行 姿員 資源
    第十行 馬 嘛
    第四十行 依竊世為 一切視為
    第四十一行 異物 義務

    如果有猜錯,請告知

    回覆刪除

1. 歡迎留言鼓勵、或分享任何想法,轉載文章請著明出處,謝絕叫囂謾罵。
2. 筆者工作忙碌若未能及時回覆,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