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年12月1日星期二

心得 -「正確傾聽」 徐敏哲醫師

還記得剛上完課回到家的那天晚上,沒有值班,我,卻失眠了。

這對一個第一線工作的住院醫師來說(至少以我來說),是很少見的事情。總是黏上枕頭就立刻失去意識的我,腦中不停的轉著下午所聽到的一字一句...


平常工作領域多在兒童加護病房與急診,溝通的對象通常是焦慮的家長。醫病關係常常是緊張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更需要溝通,但往往也更缺少時間,好好的跟家長細談。6個W其實臨床上經常使用,而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楊醫師所提的:「怎麼說,比說甚麼更重要。

曾經遇過一個14歲的女孩,因為化療加放療產生肺纖維化。好好呼吸,這個對我們來說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情,對她來說已成奢求。隨著時日過去,她的呼吸狀況日漸惡化,我們擔心插管後就再也拔不掉所以一再拖延,但插管仍是她免不了的宿命。想當然爾,女孩的爸媽情緒完全在崩潰邊緣。剛開始我慢慢鋪陳,到後來發現自己已經無法再拖延,必須趕快讓爸媽知道女孩病情的嚴重性。但他們完全拒絕任何壞消息,每天都望著我希望得到女孩好轉的答案,卻總是事與願違。

我不斷思索各種切入的角度,卻有些絕望的發現我無法找到一個讓爸媽能夠接受的方法。最後甚至表明如果女兒狀況真的不好,他們有輕生的意圖。但另一方面,主治醫師卻依舊相對樂觀的病情解釋,也造成我跟家長的溝通困難。當時心中只想到醫糾的可能性,因而分外心急。

聽完課,檢討過後,我想在那個過程裡,我缺少了最重要的傾聽

我不斷的重複壞消息,只因為我想逼他們去面對。但事實上,越逼只是讓他們越逃避。我已經習慣有效率的執行,卻忘記有很多事是急不來的。解釋的過程中,我很少問「你覺得呢?」因為我自認為我已經知道他們會有的反應跟答案。

有句話說:「 Cure sometimes, treat often, comfort always.」如果時間能夠重來,我想就算是傾聽也好,我應該盡我所能的使他們寬慰一些。就如同楊醫師提到的那位神外主治醫師,我應該讓他們知道,我們是一起對抗疾病的夥伴。

我們常常對自己說:醫生是人,不是神。因為總有無法掌控的情況,總有手中留不住的生命。聽到福哥最後的註腳,感到榮幸的同時,也希望您們能夠理解,我們不得不這麼告訴自己,因為我們必須度過手中失去生命時的難過、沉重、愧疚,唯有度過這些,我們才能夠put ourselves together,繼續用熱情為大家服務。

行文至此,仍要感謝楊醫師與眾大師的精彩演講,與昭惠主任的精心安排。除了讓我反思很多,另外也欣賞到不凡的演講技巧,讓一放投影片就眼瞼下垂的我整場都精神抖擻(笑)。

期許自己以後也能像盈君治療師一樣,成為「說故事的人」。

也感謝花時間看到這裡的人,這堂課,我很喜歡,你覺得呢?

1. 歡迎留言鼓勵、或分享任何想法,轉載文章請著明出處,謝絕叫囂謾罵。
2. 筆者工作忙碌若未能及時回覆,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