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年12月1日星期二

心得 -「閉嘴」的功夫 黃曉峰主任


第一發


看到楊醫師充滿活力的演講,讓我整場都處於亢奮狀態!

簡報與講義,我學到很多,其中,講義的留白果然是一種藝術。回到主題,不知道智鈞醫師在哪裡學的溝通技巧,但是我確定這是綜合各家所言,融會貫通而自成一家的真功夫!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的興奮期待,跟與會的其他人應該很不一樣:
我終於等到另一位醫師,願意一再跟同事談「醫病溝通」技巧與經驗的醫師;願意鼓勵在醫療困境中的同事們:溝通很重要、傾聽很重要、情緒與情緒後面沒有講出來的議題(那些unspoken questions)很重要。

你強調溝通不是只靠愛心、耐心、同理心,是有適當技巧可以學、可以用的。我心中的老師就是這麼說的。

關於醫病溝通,我也是自學而來,雖然不是三八法則,但是也是用結構式的語言方式進行溝通;然後因為自己在實踐之中感受到正確溝通的威力,因此願意一再地與人分享。很高興我想強調的,也是你強調的!

楊醫師的興奮,我完全可以了解;我那時也才37歲,比楊醫師多沒多少吧。
楊醫師,我好想去熊抱你,但是,還是先去查房...
相信這只是你要教大家的第一課,期待你一次一次的分享。

陳盈君治療師的演講,真是這場演講的意外驚喜

知道政府體系有針對職災勞工的復健服務,作為資深納稅人,我感到欣慰。Google了一下,原來成大的「工作強化中心」是各地的工作強化中心之中成員最整齊的團隊。

下課後,與幾位家醫科同時討論你分享的經驗。我們有幾個心得,與盈君治療師以及夥伴們分享。盈君治療師說二個月中,什麼都沒做,只有「閉嘴、放空、微笑」。我們卻覺得這是智慧的高招。

大家知道否,「閉嘴」是醫療專業人員最最做不到的功夫。
我可以問問大家嗎?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閉嘴」,這時候大概專業人員會說的,是些什麼話?(如果你的回答是「長頸鹿與咖啡」的梗,那我預先哈哈一下)

癌症安寧療護溝通大師 Dr. Robert Buckman 留下的影片 連結1 連結2


第二發


原諒我興奮地睡不著。
對於智鈞醫師最後一張slide,我有一點意見。
(謝謝你分享私人的經驗,你是一位很能觀照自我的人。)
面對病人的情緒,能夠「感同身受」或是「身受而後能同感」其實是兩件事。

有老師說前者是同理心Empathy、而後者是同感心Sympathy。
自己曾經經歷過,反思過,就能知道別人的痛,這是Sympathy;有時觸動自己沒有處理完成的悲傷,還或干擾正常的決策。這在戲劇上常見。

麻煩的是,醫生們通常(目前為止的)一生順遂(相對於病人而言),病人的苦很可能是醫師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而我們也不想經歷那麼多的苦才知道病人的苦,那就不能期待醫師們能夠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到足夠的智慧去回應。

所以,我心中的老師 Dr. Buckman說我們需要有方法回應這些情緒,他稱為「同理性的回應Empathic Response」,是一種「治療性的語言」或說是「話療」,重點是在如何Response。今天盈君治療師所分享的,就是「話療」的實踐。


黃曉峰醫師 ( 台中榮總 安寧病房主任 )

1. 歡迎留言鼓勵、或分享任何想法,轉載文章請著明出處,謝絕叫囂謾罵。
2. 筆者工作忙碌若未能及時回覆,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