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年7月30日星期四

【年少學刀、年老學道】好好說故事工作坊心得



前陣子為一個80歲老婆婆做的前臂圈型人工血管。


作者:楊智鈞 2015.07.29

我當住院醫師的時候,開始學做一些小手術,就從洗腎瘺管接血管的手術開始練習起。基本的手術過程就是分出手臂上的一條動脈與靜脈,切開後將它們縫合在一起。這樣子的手術是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養成過程很基本、也是很重要的訓練,老師、學長帶著你做了幾次以後,慢慢的就可以獨立操作了。慢慢的醫院裡面的血管會診,就要學著幫忙去看。

可是醫院是這樣,會診一定要會診主治醫師,住院醫師是不能被會診的,也就是說,不管手術誰做,最後都是被會診的主治醫師要負全責。

一開始我們幫忙看會診,學習評估血管,看完都會跟該主治醫師報告,問問學長這條血管能不能接?這樣的手術計畫好不好?但是漸漸的以為自己很厲害了,就省去這個動作、自己做判斷了,加上自認為學得很快,對主治醫師的意見也不見得全盤接受了,甚至有時候還嫌學長嘮叨。


三種洗腎廔管、人工血管示意圖


有一回,有個病人要會診做洗腎廔管,我看了看病人的手,覺得還有一條靜脈應該可以用,就擅自主張要幫病人手術。這時腎臟內科主任有疑問,問了我一句:" 我覺得這條血管不大好ㄟ,你要不要請你們O大夫來看看? " 我有點被刺激到,很不耐煩的回答:" 我看過就等於學長看過,沒有必要再問! "

結果,那條血管剛接完,隔天就堵掉不能用了...

我被主治醫師臭罵了一頓,說那麼細的血管你也接?為什麼不問過我?學長連忙打電話向腎臟科主任賠不是,之後重新安排人工血管的手術。結果,我被封刀 3 個月,很長一段時間他的病人都不准我碰。

事隔多年,我手術越開越大,膽子卻越來越小,每個 case 總是跟資深的人討論一下,說ㄟ學長,這個片子你幫我看一下好不好?下禮拜那台刀你上來幫我一下好不好?

為什麼?因為資深的人在,出點意見,成功率才會高阿!手術成敗、病人死活,比我那不值一提的自尊心重要的多。

小時候,我們往往急著證明自己、急著長大,直到吃足了苦頭才願意接納別人意見。而這還是比較好的下場,更糟一點的,怪東怪西、怨天尤人,千錯萬錯皆非自己的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累積教訓。

 7/18、25 兩天,我參加一個很特別的工作坊 - 好好說故事。在第一天的課程裡,我們先是說一個自己的故事,接著在第二天,必需說一個別人的故事。透過這樣的過程,我重新認識我的超簡好兄弟 - 蔡宗翰,看著他講述我自己的故事,又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而在這個工作坊裡,我也認識了很多不一樣的奇妙人生,印象最深刻的是台灣最強肉圓的川原兄,他兩個故事,精彩度甚至超過台灣一半以上的 TED 演講。

課後大家內心感動不已,紛紛上傳自己的學習收穫與心得,卻有同學的臉書被留言寫了些風涼話。我想起不久前八仙事件我引述論文做出評論,也招致大學同窗好友一下子的不諒解。在網路上,台灣首席農婦也因為參加新思惟課程、努力跨界學習,遭到一些朋友的不諒解...




對這些閒言閒語,除了以課題分離的心情坦率面對之外,我認為還有更深一層的作法 -- 傾聽。傾聽隱藏在理由背後的意圖,甚至想辦法去敲門、用正確的鑰匙 (一個問題) 解開對方心房。我在周老師的課程瞭解這個力量,在這次說故事課程的第二段實作中、透過與好兄弟蔡宗翰的對談,練習這個力量,現在在職場的醫病溝通中,開始使用這個力量。




有時候我會在臉書上分享一些特別有感覺、在醫療工作中見到的人事物。留言中往往有許多的讚許,我非常感謝各位朋友,但在感謝之外,我心裡卻隱隱有股承受不起的壓力。我的工作不免持續產出無奈與沈重,大家把我說得很心靈大師,我卻很迷惘自己真否領悟這麼多,很多問題,其實我都沒有答案。




洪震宇老師的一句話給了我勇氣: 『智鈞,你正在走英雄的旅程,沒有答案,故事會帶著你走,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

我回想起年輕時候不成熟、卻以為自己了不起的態度,到頭來吃盡苦頭,走上這條學習道路,我知道自己的渺小、同時也認知自己的天命。更虛心學習、更用心傾聽,回到專業醫學領域,身心靈都提升到另一個層次,這是不肯踏出舒適窩的人,領略不到的。

醫心者,外開心臟、內啟心靈。作我自己,走我的醫道。 

你也想活出你的故事嗎?請由此報名:最新一期好好說故事工作坊 !
你的過去、現在的生活,就是最重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