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6月4日星期日

共享經濟的思考:「分享」是不是天性?


共享單車(圖片來源連結)

文:楊智鈞

一時間,好像什麼都能共享。

共享單車、共享籃球、共享充電...,創業者前仆後繼、創投者大把資金,卻也不時傳來一些負面訊息,例如:失竊、破壞等等。到底共享經濟的前景為何?的確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我沒有預測商業走向的能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另外參考文章:中國共享經濟離泡沫還有多遠?

而這裡觸發我我思考的另一點是:「分享,到底是不是一種天性?」

昨天是我們大學畢業 10 年的首次大型同學會,選在麗寶樂園舉辦兩天一夜的活動,大家響應熱烈,含老師在內,總共有 100 個大人+ 50 個小孩參加!聚餐場面小孩紛飛,相當熱鬧!席間,不免就有些衝撞場面、搶玩具的情形出現。



這讓我想起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曾舉過一個溝通的例子:一天他們家有聚會,他的小孫女死命抓了一個玩具,不願意跟別的孩子玩,別家孩子哭鬧起來了,柯維當時已是企業訓練知名講師,便運用起三種「溝通力」跟小孫女溝通:

第一招:「說之以理」


柯維說:「來,妳把玩具分給別人玩,下次我們去別人家,她們才會分你玩。」用的是一招平等互惠。

「不要!」小孫女斷然拒絕。

第二招:「誘之以利」


柯維說:「你把玩具分人家玩,等一下我買冰淇淋給你吃。」

「不要!我不要吃冰淇淋!我不要給她們玩!」小孫女依然拒絕。

第三招:「脅之以威」


柯維說:「聽著,如果你不把玩具分給人家玩,下次就不給你買新的了。」

「我不要!這是我的!」小孫女拒絕,而且哭了。

最後柯維硬是把玩具搶過來,小孫女大哭,心情不好了一陣子。後來柯維仔細思考:或許人要先體會「擁有」的感覺、才會懂得「分享」。


先懂擁有,才會分享。


先懂擁有,才會分享。談判大師 Alex 鄭志豪 (一談就贏鄭志豪談判教室)也教我們:沒學過談判的人總是「切蛋糕式」的零和談判,透過學習,才會懂的「把蛋糕做大」的價值談判。

所以對於「分享,是不是一種天性?」這個問題,我們或許可以這樣回答:「分享不是天性,人要先能體會擁有的感覺,然後透過學習分享,去擁有更多。」

那麼,如何增加自己擁有的感覺呢?我提供四個字心法:「體會當下

如果你的思維不斷得在處理「下一份、下下一份任務」,你就無法想受「當下」的美好,對於你來說,永遠有的都不夠,因為你總是有下一個「還沒完成」的目標。

如果我們能夠專注「當下進行的活動」、「當下執行的過程」,並且空出時間反芻、再為下一個目標做更好的準備,這一種循環下,我們便會覺得自己「擁有」的收穫很多,並且有空間思考,如何透過分享,擁有更多。

分享這篇文章,讓自己擁有更多!

1. 歡迎留言鼓勵、或分享任何想法,轉載文章請著明出處,謝絕叫囂謾罵。
2. 筆者工作忙碌若未能及時回覆,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