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完刀不怎麼痛、怎麼最近傷口又痛起來?」
「開完刀是不是要好好休息都不能動?」
「我爸爸趕過年前出院,會不會有什麼狀況?」
「年節探訪手術後的親友、怎麼安慰他們?」
一位75歲左右、剛開完心臟手術幾個禮拜的老北北,覺得胸部兩側肋骨有些疼痛不適,於是他的女兒來訊:「楊醫師,我爸爸有些不舒服,要不要緊?」
老長輩接受心臟手術後有兩種「風格」:
一種覺得自己很衰弱、是病人,過了大半年還精神不濟。
另外一種,則是迫不及待想證明自己「已經恢復」,不僅剛出院就騎機車趴趴走,甚至在南部地區,很多老長輩還會趕緊投入原本的「農活」。
除了特殊的微創開胸之外,一般心臟手術都需要「胸骨正中切開」,也就是鋸開胸骨、之後再以鋼絲綁緊,骨頭則需要 2-3 個月的時間才能完全癒合。一般我們都會交代患者術後避免搬提重物、甚至咳嗽的時候緊抱胸口,比較能減輕因為震動而感到的疼痛。
這位北北,開完經過兩週後「慢慢不痛了」,恢復的不錯、結果提水桶工作一個「太操」、反而又痠痛起來了~
正中胸骨切開(圖片禁止翻拍引用) |
術後一週傷口癒合(圖片禁止轉載) |
不過,一直禁止長輩「不要OO 、不要XX」的,他們又會覺得「自己沒用」、「自我效能感下降」,尤其是過年期間,沒能幫上家裡的忙、覺得增添家裡負擔、甚至被親友「當作病人」而「感覺自己很丟臉」,都是觀念傳統的老長輩可能會發生的狀況...
因此,假設你家裡有剛做完心臟手術、剛出院(甚至是為了回家過年「趕著提早出院」的老長輩),我有幾點建議:
1 以「慢工細活」取代「粗工累活」:
委婉告訴長輩:比較粗重的工作要等三個月骨頭長好再做,現在可以「轉型」做包裝芭樂、醃漬果乾、監督、播種...比較靜態技能的工作。
新告訴他們可以做什麼、而非不要做什麼。
2 以「鼓勵新生」取代「被動養病」
我跟多數主動脈剝離患者常說的一個觀點就是:「那一天,你本來就應該死了。現在老天給你一個機會、多給了你第二條生命,是該重新想想為自己做點什麼、不留遺憾了。」
3 以「真心陪伴」代替「交換禮物」
年節探訪親友,若對方家中有剛出院的患者,避免帶一些「大賣場大家都有賣的禮盒」、「擺在家也不會喝的酒」、「很難喝的補品飲料」,長輩從手術中恢復不易,需要更多的是心理的陪伴,而非一箱安素或雞精。
慢工「細」活、鼓勵「新」生、真心「陪」伴,各取三字組成口訣「細、新、陪」(細心陪)
若家中、或親友家裡有術後剛出院的長輩(特別是心臟手術),年節探訪把握「細新陪」三原則,祝各位的長輩都能身體康復、迎向新生!
# 俠醫小提醒:年後一週盡快安排回診,確保狀況安全無虞喔!
《本文歡迎分享》
1. 歡迎留言鼓勵、或分享任何想法,轉載文章請著明出處,謝絕叫囂謾罵。
2. 筆者工作忙碌若未能及時回覆,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