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5月23日星期六

【俠醫閱讀】手起刀落外科醫療史 - 爬梳前人的足跡,就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這次受邀推薦 大是文化 出版社的邀請推薦 『手起刀落外科醫療史:史上最具意義的 28 檯刀』這本書。

作者帶著我們坐著時光列車,回到 16 世紀,從安布魯瓦茲 帕雷 醫師在戰場上發現經典典籍中「將滾燙的沸油倒入傷口」的療法只會造成潰爛更加厲害、病人痛不欲生而醒悟開始,一路穿越四百年的醫療進展,並過站 28 個經典場景,領著我們下車深入體驗那些事件中的醫生、以及往往比醫師更有名的病人們,他們的限制、他們的選擇、他們的喜怒哀樂。

身為一個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在這趟旅程中不只一次驚呼連連,而又在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觸與沈澱。例如:包括我們剛剛以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完成的「苗栗史上第一例主動脈支架手術」在內,在「主動脈瘤」這種大動脈手術幾乎 95% 都能以微創方式、並且超過九成的今天,你很難去想像:當初在人工血管還沒發明、甚至沒有電腦斷層這種診斷工具前,站在歷史轉捩點的醫師與病患,是如何面對這個疾病的?

1948 年,當 69 歲的愛因斯坦(對,就是發明相對論的那個愛因斯坦)第一次被診斷腹部主動脈瘤的時候,上述標準診斷工具與手術方法都還沒有開發完成。剖開這位大科學家肚子的尼森醫師,在後來被形容「如葡萄柚般大小」的主動脈瘤外面包了一層本來用來包糖果的「賽璐玢」塑膠紙,以用來「加強」動脈瘤外壁。很神奇的是愛因斯坦在手術後還多活了七年。而當 1955 年 4 月 76 歲的愛因斯坦再度腹痛,已經擁有正規手術療法的外科醫師去與他討論手術方案的時候,卻被愛因斯坦拒絕了:「人工延續生命是索然無味的。我已經完成了我該做的,如今是時候離開了,我要優雅地離開。」

身為外科醫師,偶爾也會遇見「明明還有機會繼續治療卻選擇離開」的家屬,當初的我總是無法釋懷。我回想起曾經有一位也是70多歲的老太太,因為心臟瓣膜感染接受手術。因為感染的時間很久,所以打開心臟以後我們發現不僅心臟瓣膜、連旁邊的心臟肌肉都感染潰爛了。好不容易手術順利結束、剛開始的恢復也算順利。不過老太太可能因為年事已高、加上這段時間慢性感染消耗體力,呼吸力量一直不夠,幾次脫離呼吸器不久後又得插管回去。最後一次拔管靠自己呼吸了幾天、但又再度喘起來後,老太太拒絕再次插管(或氣切),家屬也尊重她的決定,老太太的呼吸越來越微弱,過幾天後就在病房辭世了。

慢慢的,我開始從「不只是醫師的立場」來看待「一個人是否願意治療自己的病」、以及去理解「明知有可能治好的狀況下卻選擇保守」的這種想法。

書中有另一個例子:逃脫大師胡迪尼在闌尾炎(盲腸炎)發燒的狀況下還連續三天進行演出,甚至包含在水中閉氣數分鐘的逃脫秀,最後底特律的醫師幫他打開肚子的時候,整個闌尾都破掉了,膿水流的整個肚子都是,而在抗生素並未普及的那個年代,一代逃脫大師也沒能逃脫死亡命運。

過去在門診也曾碰到明明心臟血管已經狹窄的很厲害、不開刀隨時都有可能有生命危險的病人,卻說著要等到案子處理完、家人的事處理完才要開刀(甚至有個病人說要回澎湖兩個禮拜處理完再回來開),當時我也覺得不可思議。不過,病人自然是比較不清楚輕重緩急的,但當醫生的我們自己,有時也會硬撐著身體的不舒服而繼續工作,想著「這個撐完再休息一下就好」,逃脫大師的例子給我很多省思。

除此之外,本書充滿許多帶有黑色幽默風格的有趣小故事,例如凱薩大帝的舅舅勇猛的站著讓醫生勾除他腿上的靜脈曲張、甘迺迪總統遇刺後被用來當作氣切孔的彈孔、英國皇后臍疝氣不可思議的手術並且躺在床上多天後悲慘死去的遭遇、發明我現在天天在用的小型「Bull dog」血管夾的倫敦快刀手利斯頓在截肢手術的時候把患者睪丸也不小心切掉... 等等,絕對令你大開眼界、並且看完忍不住想找個人分享這些離奇故事給他聽。

推薦你也翻開這本書,一起搭一趟有趣、刺激、好笑、又帶點驚悚、最後若有所悟的醫學史時光列車。


1. 歡迎留言鼓勵、或分享任何想法,轉載文章請著明出處,謝絕叫囂謾罵。
2. 筆者工作忙碌若未能及時回覆,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