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我們初入醫學系,就時時被提醒著醫病溝通的重要。
大二那年,醫學人文課堂上的老師告訴我們:「絕大部分的醫療糾紛都來自於不良的醫病溝通。」伴著一張張的簡報滑過,告知病情六步驟- SPIKES、SHARE模式等字母開頭灌輸腦中,老師用生動的案例輔助講課,但對我們學生還是有些遙遠,留下了醫病關係、醫病溝通、醫療糾紛等沉甸甸的詞彙,自那時,我知道這是我未來必須經歷的課題。
自那時,我便沒把握的背著它。
第二次深刻的體會到醫病溝通是在大五於乳房外科實習時,那時跟吳曜充醫師的門診。印象中,有一位女病人被診斷出乳癌,病人得知消息後先是一臉停滯,接著用虛弱而略帶結巴的語句詢問吳醫師:「那要怎麼辦?」診間裡的氣氛隨著病人一起低迷至谷底,連我也感受到了那股無助的悲傷,不知不覺皺緊了眉頭。「我知道妳現在一定很惶恐,很緊張,因為我們對於未知的狀況都會害怕。但請妳放心,我們往後會一起並肩作戰,一起討論出下一步的治療該怎麼做,我會慢慢的解釋給妳聽,等妳對於所有狀況都了解後,就不會那麼的害怕了。」吳醫師用誠懇而溫暖的聲音打破了沉默,而我在病人逐漸舒展開的臉上看見了信任與一抹希望,同時,我發現自己似乎也受到了某個層次的治療,原本不知所措的情緒被一股沉穩安定的力量所充盈。那天後,醫病溝通對我而言有了巧妙的變化,我不再是充滿壓力的背著這宿命一般的課題,而是發現了能夠治療病人的另一種方式,於是,我想要把它學好。
然而,隨著實習的日子逐漸增長,一次又一次醫病雙方的爭執在我面前上演。兩方的資訊不對等,伴隨病人消費者心態上漲,我察覺到醫療方的善意,往往被太多因素給覆蓋而遭到病人憤怒的駁回,就連只是站在一旁的我,都有浮現過幾次想要咆嘯的衝動。要做好醫病溝通,只擁有一顆想幫助病人的心,是完全不夠的,這對我而言是件殘忍的事實,並讓我對自己越來越沒信心。
國慶那天,從郁純學姐那裡得知了由外科部六原力小組規劃,並由楊智鈞醫師主講的「醫病溝通三原力工作坊」的課程,我知道這是我所需要的,除了立刻報名參加外,也很感謝學長姐們的用心。
課程當天,楊智鈞醫師用充滿朝氣的問候破冰,搭配生動的背景音樂與令人一目了然的簡報設計,不一會兒就帶領台下的我們一起進入了共同的節奏中。原先以為會嚴肅許多的主題,在分組競賽的設計之下,我們有了自己思考的動機與表達的機會,醫病溝通這之前令我戰戰兢兢的課題,竟然可以用三句簡單明瞭的口訣來克服!
短短三小時的活動下來,都讓我們在現場就能有所體驗,也知道了往後繼續練習的方向,這大概是我所聽過最精彩的一門課程了!
除了楊醫師完美的授課外,當天的精美講義、文具種類與配色設計、美味的餐點甚至遊戲與分組機制都讓人感受到滿滿的用心。
課堂的尾聲,楊醫師介紹了一位十四歲患有骨癌的妹妹,他用與那位妹妹之間溝通的小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小看自己傳達給病人的每一句話,因為那一字一句都可能改變他們的一生。」語畢,我彷彿重新體會到了那時吳曜充醫師給我的那股感動;而且這次,我很確定自己在不久的將來,也能夠盡自己的一份心力去減輕病人的恐懼,並給他們那股沉穩而安定的力量。
我無法想像楊醫師的這堂課,將能為我避開多少原先會遭遇到的醫病挫折,只能謹記在課堂中所習得的觀念與技巧,在往後接觸病人的日子裡去練習、去檢視自己;以期能不負學長姐們的這份心,並在往後自己夠強壯時,也能回報到身處的醫學教育裡,讓醫病間的隔閡不再是那麼令人畏懼的一座高牆。
在課堂開始前,我們順著遊戲規則,紛紛在臉書上打卡。
「我覺得溝通就是陽光、空氣、水!」我寫下出現在我腦海裡的第一個念頭。溝通,如陽光般的讓人溫暖,如空氣般的處處存在,如水一般的柔軟且充滿各種可能。謝謝外科部六原力小組與楊智鈞醫師,教導我們如陽光、空氣、水一般,這項身為群體中一份子的我們不可或缺的珍貴能力。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系 六年級 蔡正晏
我無法想像楊醫師的這堂課,將能為我避開多少原先會遭遇到的醫病挫折,只能謹記在課堂中所習得的觀念與技巧,在往後接觸病人的日子裡去練習、去檢視自己;以期能不負學長姐們的這份心,並在往後自己夠強壯時,也能回報到身處的醫學教育裡,讓醫病間的隔閡不再是那麼令人畏懼的一座高牆。
在課堂開始前,我們順著遊戲規則,紛紛在臉書上打卡。
「我覺得溝通就是陽光、空氣、水!」我寫下出現在我腦海裡的第一個念頭。溝通,如陽光般的讓人溫暖,如空氣般的處處存在,如水一般的柔軟且充滿各種可能。謝謝外科部六原力小組與楊智鈞醫師,教導我們如陽光、空氣、水一般,這項身為群體中一份子的我們不可或缺的珍貴能力。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系 六年級 蔡正晏
發佈留言
1. 歡迎留言鼓勵、或分享任何想法,轉載文章請著明出處,謝絕叫囂謾罵。
2. 筆者工作忙碌若未能及時回覆,敬請見諒!